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级及以上动态
指尖传文脉:阳戏面具拓印体验活动让非遗焕发时代光彩
阅读:0次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7月1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指尖上的非遗:阳戏面具拓印体验活动”在贵州省图书馆文化遗产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方式,让深植于西南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戏及其面具艺术,“活”在当下、融入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阳戏,作为流传于西南地区的传统戏剧瑰宝,巧妙融合祭祀仪式与民间娱乐,其面具造型生动传神,唱腔质朴感人,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特色鲜明的地域民俗与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此次体验活动,正是践行“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求的生动实践。它成功地将原本属于戏台后台的精湛技艺,转化为大众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活动现场,省非遗中心特邀贵州大学国际学院特色文化艺术体验课程与国画选修课教师张允曦进行指导。张老师不仅生动讲述了阳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特价值,更带领参与者亲身体验拓印技艺。

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们很快掌握了制作要领。指尖轻触宣纸,墨色勾勒间,一张张承载着西南地区民族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与传统智慧的阳戏面具跃然纸上。参与者们从面具夸张的眉眼、斑斓的色彩中,真切感受到其中蕴藏的古老信仰——驱邪纳福,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忱与美好祈愿。

这种 “非遗生活化”的创新探索,不仅为阳戏等传统工艺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更开辟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可持续传承新路。它让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密码的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得以赓续文脉、生生不息,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贡献了来自非遗的生动实践,同时也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文旅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