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支持的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界交流活动团一行70余人参观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
我馆以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侗族大歌”拉开欢迎序幕,展示厅苗族芦笙舞“鼓龙鼓虎(长衫龙)”的现场表演弥补了图文展示的不足。
传承厅6个技艺类非遗项目更是提升了观展的乐趣和体验参与感。
●●●
团员们在聆听文化讲解的同时饱览静态展品、观赏贵州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学习技艺亲手DIY拉近了观众与贵州非遗的距离。丰富的内容展现、多方位的参观体验及有条不紊的服务安排得到团员们高度评价和一致称赞。
●●●
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吴雪君女士表示:“贵州的非遗项目非常丰富,进入展馆便有小舞台欣赏侗族大歌,让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多个项目体验对我们是很好的经验”。澳门文化发展基金许鑫源先生表示:“非遗馆展示内容丰富,展陈效果美观,谢谢您们的安排”。香港设计师协会秘书长陈岩先生表示贵州非遗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以期进一步开展文创交流合作。
贵州省非遗博览馆于2015年7月建成开馆,是全国最早一批综合类非遗馆。今年以来,我馆在原有展陈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非遗馆的展出效果与观众体验感。从设备维修维护、展品更新清洗及人员素质提升作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力求进一步发挥贵州非遗展示窗口作用,更好满足观众游客获得感满足感。同时为提高传统非遗的时代活力,非遗传承人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运行机制。与馆所在园区运管公司实行“共管”机制已初现成效,非遗馆研学品牌初步形成,6月实现人流量2710人/日的近年突破。
贵州省非遗博览馆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积极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广大非遗传承人、公众搭建展示体验、教育研学和融合发展的平台。在做好传统项目展示的基础上,创新展陈方式、扩大展示效应,发挥好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