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国际的舞台,渺小的我们能否被看见?
贵州“村T”作出了铿锵的回答:能!
“村T”现场。古阿新 供图
上场前,5岁的外孙女有些担忧地问:“外公,外公,我个子太小了,别人看不见外婆做的衣服怎么办?”
外公笑呵呵地答道:“坐在外公肩膀的木犁上,我扛着你们上台,站得高一点,别人就能看见了。”
……
“村T”现场的顾彪爷孙俩。龙艺 摄
202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上,凯里市凯棠镇71岁的顾彪身着苗族服饰,脚蹬草鞋,用木犁扛起5岁小孙女,哼着苗歌自信走上T台的场景,迅速蹿红网络,相关话题流量超亿次。寨子里的人都羡慕地说,顾彪从贵州苗寨犁田犁到了北京、犁到了国际舞台。
顾彪爷孙俩全网“出圈”,是贵州“村T”从苗乡侗寨走向世界舞台的生动缩影,短短一年时间,贵州“村T”全网话题流量从0突破至120亿次,为凯里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生动地讲述着贵州凯里民族文化“土气”与“时尚”交融发展、出山越海的时代故事。
“村T”现场。龙艺 摄
从贵州大山走向世界舞台
2024年7月,在凯里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返乡创业的凯里青年古阿新,在家乡发起了一场民族文化变革:贵州“村T”(全称为“贵州省乡村非遗民族服装T台秀”)。
最初,“村T”举办地在古阿新的老家——凯里市湾水镇江口村苗族寨子。后来,“村T”在周边寨子传开了,报名走秀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在村寨里搞“村T”始终有局限。为了方便周边区县的村民,在凯里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古阿新将“村T”搬到了凯里市区的苗侗风情园内,名称也正式定名为:贵州“村T”。
“村T”现场身穿侗族服饰的女孩。古阿新 供图
贵州“村T”,每周五至周日晚都会在凯里苗侗风情园的风雨长廊里举办民族服饰T台秀,并同步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直播。与现代时尚圈里的服装T台秀不一样,这个T台表演模特大多是当地各苗寨侗寨的村民。“虽然,苗寨侗寨的嬢嬢、伯伯和孩子们的表演不专业,但穿着民族服饰的他们,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笑容,让我坚定了把贵州‘村T’办下去的信心。”古阿新说。
“村T”现场。古阿新 供图
短短几个月,如贵州村“BA”“村超”一样,贵州“村T”的影响力急速攀升,不仅凯里本地少数民族群众,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同胞也纷至沓来,要在贵州“村T”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民族文化。另外,各行各业的群众,也从省内外聚集到贵州“村T”的舞台,展示他们的风采。
“村T”现场身穿苗族服饰的小女孩。古阿新 供图
如今,贵州“村T”真正成为了全民的舞台,全国50多个地区、200多个村寨、5万余人次都在此自信亮相。并相继受邀前往芬兰、加拿大等多个国家表演,还登上伦敦时装周、法国巴黎博览会、日本大阪世博会,乃至联合国气候大会的庄严场合等国际舞台,完成了从贵州大山走向世界的跨越,生动诠释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村T”现场的“高山流水”。龙艺 摄
实现民族文化破圈
“村T”,顾名思义,就是村里T台秀。
没有华丽的舞台布置,没有专业的模特团队,田间劳作的老农、天真无邪的孩童、银发苍苍的老人……他们身着苗绣、侗布、蜡染、银饰等民族服饰,扛着日常的农具,迈着质朴却自信的步伐,开启了一场场乡土与时尚奇妙碰撞的T台秀——用真实的原生态场景诉说民族故事,传递当地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执着追求。
“村T”现场身穿侗族服饰的小女孩。龙艺 摄
这个颠覆时尚界的原生态大秀的舞台。贵州“村T”这场以贵州村民为主角的“百姓秀场”,其接地气、原生态、有温度的表演形式,不仅收获了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也引起了时尚圈的广泛关注。贵州的非遗元素成为了国际时尚界的灵感源泉,与各国文化相互交融发展,频频受邀参加各国际时装周等表演,跃升为贵州又一“世界级文化IP”。完成了从乡土符号到时尚语言的创造性转化,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乡土”与“时尚”的文化壁垒,让沉淀千年的文化,在现代重新焕发新生。
“村T”现场。古阿新 供图
贵州,曾一度被贴上“贫困山区”标签,给人以经济滞后、文化凋敝的印象。但,“村T”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贵州: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有蓬勃向上的民族历史,还有坚韧不拔的贵州各族人民。在国际时装周舞台上,老农、绣娘和孩子,穿上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自信地向世界展示自我,正是贵州各族人民走出大山奋斗的缩影。
“村T”现场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孩。古阿新 供图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敖克模说,贵州“村T”的生命力核心在于“贴近群众”与“点燃生活激情”。它摒弃曲高和寡,以“零距离、零门槛、零限制”的开放姿态,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草根”模特。
如今,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走秀,已成为贵州凯里苗侗儿女的新日常。正是这种深植民间的原生力量,赋予了贵州“村T”直抵人心的质朴美学与澎湃活力。
“村T”现场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孩。古阿新 供图
变千万流量为富民经济
贵州“村T”的破圈,凯里市委、市政府敏锐地将这一文化IP转化为强劲的旅游引擎,推出看“村超”、村“BA”、听“村歌”、走“村T”的旅游精品路线。2024年,在贵州“村T”的带动下,凯里苗侗风情园景区旅游接待人次达112.09万人次;同比增长136.8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同比增长378.68%。
此外,凯里围绕“村T”这一文化品牌,打造了“绣里淘”非遗集市,加速推动非遗工坊建设,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新的收入渠道。
“村T”现场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孩。古阿新 供图
依托“村T”带来的巨大关注与流量,当地群众把蜡染、刺绣、银饰、凯里酸汤、平良贡米等“土特产”搬上了贵州“村T”这个“展销台”,把线上流量转化富民经济,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数据显示,在贵州“村T”的带动下,“绣里淘”非遗集市汇聚了900余家民族服饰、银饰等商户。同时,带动了凯里苗侗医药、凯里酸汤、凯里民族服饰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3000个。
“村T”现场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孩。古阿新 供图
从风雨长廊到世界舞台,贵州“村T”实现了文化破圈、产业带动。接下来,凯里将持续加大“绣里淘”集市的升级改造,通过“非遗+”融合赋能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全省最大的“村T”非遗市集,串联起凯里“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长链。同时,引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并成立专项发展基金,加强企业、高校、民间的深入互动,推动“村T”这一全民舞台向致富产业的转化。
“村T”现场身穿侗族服饰的小男孩。龙艺 摄
所以,贵州“村T”凭什么?
凭的是深扎泥土、历久弥新的文化自信;凭的是全民共创、生机勃发的草根伟力;凭的是文旅融合、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最终,凭的是让万千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赤诚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