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哐当”……随着一声声沉闷的机杼声,历史的大门被敲开。
在遥远的农耕社会,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织坊中,轻纱飘逸,姑娘身着鲜艳的彩衣,手里在纺织,心里却想着她的心上人。
场景切换到酿酒厂里,姑娘的情郎正在与其他小伙一同打着赤膊,浓烈的酒香光是闻就让人醉了,这幅火辣的场景与姑娘房中的清雅形成鲜明对比。
贵州非遗文化植根于遥远的农耕社会。然而现代都市人见惯了繁华与喧嚣后,渐渐把祖先们朴实的生活埋藏于回忆中。
“不论现代人往前走多远,我们的根总是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根,才能看清未来的路。”云岩区提出了要保护、传承、再生非遗文化。
9月30日,由贵州省文联主办,云岩区委、区政府、中天金融集团共同承办的“黔·视界”2017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即将在中天未来方舟南明河畔开启。记者从云岩区区委宣传部获悉,宣传周设立的“五坊两馆”将集中展示贵州非遗文化,贵州人祖辈的生活将在这里重现。
织染绣饰匠刷新
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手艺活是贵州非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工厂、没有流水线的年代,人们用双手制作精品。每一件衣服、首饰,都包含着匠人的感情与故事。在此次“黔·视界”2017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中,云岩区作为承办方,特设了织坊、染坊、绣坊、饰坊、匠坊“五坊”,将展示出大量的贵州非遗手工精品。
织布是贵州少数民族姑娘们做衣服的第一步。自幼,姑娘们在老人指导下学习纺织,搓花节、纺线、打线、染线、浆线、络线、经线、印布、掏缯、闯杼、倒纬,织布的12道繁复工序一步也不能少。直至今天,在贵州许多山区,这传承了上千年的纺织工艺依然保留着。
不同的少数民族,纺织的工艺也有所差别。此次织坊中展示的布依族土布纺织,厚实、古朴、色彩鲜明、工整清秀。在宋、元时期,布衣土布是朝廷贡品,清乾隆《贵州通志》更是将其称为“铁笛布”,足显其厚实。苗家织锦则是以题材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闻名于世,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树木、山川日月,苗族女性都会将其织入布中。
织完了布,接下来就是染色。匠人们先用蜡刀蘸上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出图案,再将布料浸入靛缸,用水煮脱蜡即显现出花纹,晾干后即完成蜡染。每一匹布都是取料自山林、晾晒于天地。由于布匹都是全手工制作,每一匹布都是独一无二的。
接下来到了刺绣的环节。中国刺绣史已有数千年,贵州的苗绣、马尾绣、锦绣以其鲜明的特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本次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上,绣坊将集中展示这些精品刺绣,参观者们定能大饱眼福。
对于爱美的姑娘来说,饰坊里,一件凝聚了所有工艺的苗族百鸟衣,将刷新姑娘们对衣服的认识。
鸟是苗族的始祖,百鸟衣正是苗族所有重要祭祖活动中的主祭服。首先,养蚕30年的老师傅画出经纬线,蚕宝宝们按照经纬线的排列,经过4个春天,吐出足够数量且柔软细腻的蚕丝板。随后,染布工匠取来树尖上吸收养分与阳光最好的红茜草、黄槐花、蓝靛草、紫苏叶,从中提取染料,采用蜡染、扎染等方式将蚕丝板染出最鲜亮的颜色。绣娘接手后,采用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平绣、破线线、马尾绣、打结绣等多种工艺,让数百只鸟儿在绣布上展翅飞翔。裁缝师丈量绣好的布料,用最精细的线缝纫绣布,一尺一寸,不差分毫,百鸟衣这才诞生。
对于爱喝酒的贵州汉子来说,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茅台酒酿制工艺将在匠坊展示,这里将会酒香弥漫。
走进“两馆”
一站式体验多彩贵州
耸立的高楼、看不见尾的车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贵州人融入都市,适应了快节奏的生活,紧跟着时尚的潮流。然而,这并不是贵州的全部。
在山的另一面,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传统的民族文化如同古老的河水一样慢慢流淌,让人疲惫的心灵得以放松。在“黔·视界”2017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云上贵阳”综合馆与“多彩贵州”综合馆里,贵州的另一面将呈现在世人眼前。
无论城市如何变迁,丝娃娃、肠旺面、雷家豆腐圆子、黔灵山、文昌阁都是每一个贵阳人抹不去的记忆。但无论是外地人、还是贵阳人,都一定没有过这种体验,一次性感受所有的贵阳元素。这次,在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云上贵阳”综合馆里,所有的贵阳点滴将全部被纳入其中。
感受贵阳风景与美食的同时,人文亦是此次承办方云岩区的宣传重心。
阳明文化是贵阳的文化名片。明朝正德三年,正是在贵阳龙场,被贬的王阳明先生提出了“心即理”、“致良知”。600多年后,在这片土地上,王阳明先生的学说正在不断地发扬光大。此次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的主题也正是“知行合一、心手相连”。在“云上贵阳”综合馆里,市民们可听着古琴乐,翻阅“阳明心学”的典籍、文献,感受哲学家的心路历程。
与其他省份相比,贵州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依偎于山水之中。在高山绿水的保护下,贵州的原生态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非遗强省。
体验了贵阳文化后,在“多彩贵州”综合馆里,一场浓缩了苗族、侗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精华的非遗文化,正在等着参观者的到来。闻名遐迩的侗族大歌、号称“百科全书”的水书、神奇的瑶族医药都将在这里完美展现。一个真实的多彩贵州将多方位得到还原。
与以往的非遗展览不同,云岩区创办此次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是采用动态的方式,让人们认知、认可、认同非遗文化。
记者从云岩区区委宣传部了解到,在这一系列展览中,人们除了看,还可以参与其中,跟着匠人们学习纺织、蜡染,观看王阳明先生与贵州的结缘故事,品尝从古流传至今的贵州美食。
美食加创意
让非遗融入都市生活
让现代人认同非遗、将非遗融入都市生活,一直是云岩区创办此次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的初衷。因此,除了“五坊两馆”,云岩区还在宣传周上设置了非遗创意集市区、非遗特色美食廊、非遗灯谜会等。
非遗创意集市区里展示的大都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物品,但是加上非遗元素后,司空见惯的东西立即多了几分新鲜样。
洁白的T恤上,经过贵州手艺人独特的扎染技巧,大山里灿烂的星空被人们穿在了身上;常见的笔记本以皮革或布料为封面,缀以古典花纹,让人打开笔记本便感受到清新的田园之风扑面而来;看惯了迪士尼的卡通形象,工匠们以古朴舒适的布艺和原木,创造出属于中国宝宝的民族娃娃,可爱逼真的小巧模样完全符合人们幼时对故事书中主人翁的想象。
在集市上,贵州少数民族的首饰、头饰、面具也可以买到。除了苗族银饰,来自远古时期的傩面具以鲜艳的色彩、夸张的面部特征,绝对会成为集市上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物件。
逛累了集市,走到中天未来方舟七公里外滩边上,那里有一道美食走廊。遵义豆花面、贞丰糯米饭、青岩糕粑稀饭、羊肉粉、酸汤鱼、恋爱豆腐果、玫瑰冰粉、状元蹄,贵州小吃全部汇聚于此。
夜幕降临,白天的美食走廊变身一条流光溢彩的灯谜街。一盏盏花灯朦胧迷离,一题题灯谜妙趣横生。吃着贵州特色小吃,穿梭在灯谜街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谜底,参观者是吃货,也是文人。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在新出炉的2017中国全域旅游魅力指数排行榜上,贵阳排名第一,贵州7个地方上榜。
现在的贵州,在全国表现越来越好,云岩区打造非遗文化艺术宣传周,也是在打造一个窗口、一个载体,期待世人通过这里看到贵州、走进贵州。(田坚 李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