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非遗论坛
数智赋能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研究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D打印等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让文化创意产业迎来深刻变革。数字文创产品作为科技与人文交织的产物,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路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破圈”发展提供新思路。从以《山海经》神兽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裸眼3D装置艺术展,到敦煌壁画的沉浸式虚拟体验,数智技术正逐渐打破时空壁垒,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现代生活。这既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解码,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持续探索。在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两创”方针的指导下,数智技术通过构建虚实共生、沉浸交互、永续传承的数字空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一些传统技艺面临严峻的传承挑战。一些传统技艺因工序复杂、收益微薄,导致传承队伍青黄不接;一些传统非遗项目因创新不足,受众日益萎缩。如何有效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智技术通过高精度数字化采集与存储,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基因库的构建,从而破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实现文化基因的永续保存。在这一领域,目前许多机构、团队作出了有益尝试。比如,敦煌研究院通过毫米级精度的三维建模对几百个洞窟壁画进行数字化保存,让敦煌壁画的文化基因可以在数字空间实现永续传承。同时,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也有助进一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维度,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技术加持下能够突破单一静态展示,实现多感官沉浸式体验。比如,江苏省无锡市拈花湾景区中的“AI塔”项目融合全息影像与数字孪生技术,将传统园林转化为可交互的光影剧场,使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在夜间化身为动态叙事载体;海口经济学院的“琼韵坊”项目则通过多模态人工智能生成琼剧剧本,并利用数字虚拟角色演绎,让年轻群体能够在交互式体验中领略传统戏曲的魅力。这些案例表明,数智技术有助于解构传统文化符号并重组表达方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适应当代人们认知习惯的方法触达受众。当然,创新产业模式、培育文化经济新动能也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数智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向生产要素转化,可形成“文化+科技+产业”的融合生态。比如,西游题材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将山西的佛光寺、玉皇庙等几十处景点进行数字化转译,有效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搜索量;南京晓庄学院“极平造物”项目聚集宜兴紫砂技艺,通过AI设计工具实现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生产,推动传统手工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这些案例也表明了数智赋能在培育文化新业态、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价值。

数智赋能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路径策略

发挥数智技术作用,夯实文化资源底座。以数智赋能文化资源转化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需要建立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具体包含高精度数据采集与存储、结构化数据管理、区块链确权与追溯等。其中,数据采集与存储方面,可采用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技术对文物、建筑、技艺进行毫米级精度建模;数据管理方面,需要构建多维度文化数据库;区块链确权和追溯方面,可以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数字文物模型进行版权登记与使用追踪,保障创作主体权益,确保在实现文物文化价值的同时,建立透明可信的数字资产管理体系。

创新内容表达方式,增强文化传播效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需要解决“看不懂”与“看不下去”的传播困境。对此,可以在沉浸式场景重构、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创新、跨媒介叙事传播等环节增强创新动能,以新的内容表达方式吸引关注,进而提升传播效能。场景重构方面,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构建情境化体验场域,比如,山东大学“我意知南丰”团队在济南曾堤遗址部署AR(增强现实)导览系统,游客扫描实景即可触发宋代历史场景动画,实现了文化符号的动态转译。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方面,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解构传统美学元素,比如,江苏无锡隐砂团队以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紫砂作品的器型创新,用传统紫砂造型手法结合近现代艺术语言的训练,为紫砂作品创作提供了大量灵感。跨媒介传播方面,可以采用“短视频+社交+游戏”的融合传播策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新的传播载体真正火起来。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延伸文化价值链条。数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需要落脚于文化价值创造与产业链条延伸上。对此,一是可以通过打造“云文旅”融合模式,实现“线上体验+实地打卡”的双循环。二是可以通过推广个性化定制生产,打造用户参与式创作平台。比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一款衍生品小程序“敦煌诗巾”,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在八大主题元素和200多个壁画细节元素中进行选择、组合,设计个性化的专属敦煌丝巾,形成了“文化体验—创意设计—产品交付”闭环,优化了用户的文化消费体验。三是要加大教育研学创新,开发交互式教材与课程,比如,南通扎染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注染流水线开展研学活动,学生通过玻璃幕墙能实时观察人工智能注染机器人的操作过程,大大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