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传承传统节庆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永皇 梁芳敏 / 文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传统节庆是凝聚民族情感、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贵州凭借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保护和传承传统节庆为切入点,探索出政策协同、科技赋能、产业联动、跨区域合作的实践路径,传统节庆正以其独特魅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
2025.09.24 07版
Dajialilun
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双向奔赴
贵州构建起“政策引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明确将民族节庆保护纳入法治化轨道,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节庆文化挖掘与创新。
多部门协同发力,将传统节庆与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战略深度融合。例如,黔东南州通过“节庆+”模式,将民族节庆与生态旅游、特色村寨建设结合,形成“政府搭台、文化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在基层实践中,贵州充分利用传统乡村治理优势,激发民间内生动力。如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通过村民自治章程,建立“寨老议事制度”,确保传统节庆的组织策划既保留原真性又符合时代需求。
Dajialilun
以“科技+文化”开辟传统节庆的现代传播路径
贵州依托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优势,搭建数字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可运用3D建模技术建立织锦纹样数据库,既保护了传统工艺的基因密码,又为设计师提供了创新素材库。
这种“数字基因库”的构建,实现了文化记忆的永久保存与无限复制,破解了传统师徒传承的时空局限;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文创产品的溯源确权,使传承人、设计师、消费者形成价值共享网络。这种技术赋能文化,文化滋养认同的协同逻辑,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Dajialilun
构建“节庆引流—消费升级—产业融合”价值链
在产业布局上,打造“节庆+”特色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2024年黔西南州望谟县“三月三”民族文化旅游节期间,八步紫茶经销商签约仪式上,签约金额达到1000万元;2024年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期间,台江成功签约了11家企业,签约资金高达31.27亿元,涵盖了中药材、预制菜食品加工、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
更富创意的是“节庆IP化运营”,如黔南州三都自治县以“村马”赛事为核心,联动端节赛马、水族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带动当地酸汤、刺梨果脯等农特产品销售增长。同时,以民族节庆串联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景区,使游客从“观光者”变为“文化体验者”。
Dajialilun
共庆传统节日,共享民族文化盛宴
传统节日是跨民族的文化共享,充分利用区域内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各族群众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保持各自节日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和谐共居、相互认可。这些节庆文化活动,展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景观,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