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非遗论坛
4类“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不同门类的非遗受其自身特殊性和所处环境影响,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不尽相同。


总的来讲,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等宜产业化型非遗,适合采用生产性保护基地模式;传统戏剧、传统舞蹈等表演艺术类非遗和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则较容易融入旅游节庆活动;而博物馆和非遗小镇可以综合展示并让游客体验不同类型的非遗,成为非遗旅游开发的重要模式。不同发展模式下,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非遗旅游产品类型。



01

生产性保护基地模式


生产性保护基地是实现非遗保护并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方式,适用于宜产业化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和传统医药类非遗。该模式借助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手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北京景泰蓝文创 图源:“北京市珐琅厂”微信公众号


这种模式一般建立专门的非遗展示和传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发展工业旅游,即将游客带到企业车间,让游客亲眼看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同时,专门开辟非遗展区或博物馆,以历史图片、工具实物和场景再现等形式,让游客了解传统工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还可为游客提供能亲手参与制作的体验项目。例如,北京市珐琅厂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长期深耕于旅游市场开发,已发展成集工业旅游、景泰蓝博物馆参观、非遗体验和购物等于一体的非遗旅游目的地。



02

非遗旅游节庆模式


非遗旅游节庆作为动态展示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盛会,可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民俗等非遗项目汇聚在一起,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表演、体验等旅游活动,既集中传播非遗文化,又丰富人们的旅游消费,是非遗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模式。


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现场 图源:“文旅成都”微信公众号


如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政府主办的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通过节庆活动吸引热爱传统文化的国内外游客,不仅传播了非遗文化,还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



03

博物馆展陈模式


博物馆展陈是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传承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将那些在现代生活中濒临灭绝、难以维系其自身传承但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非遗项目全景式地采制下来,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该模式主要借助导游人员的讲解、图文展示、影音资料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全方位展示非遗,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旅游的需求。


传统技艺体验区 图源:“中国工艺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其优势是较好地保持了非遗的原真性,但相对而言对游客文化素养的要求较高。为此,现代博物馆适应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开展各种参与性、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文化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体会非遗核心技艺及文化内涵。例如,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为主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积极与各地方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特色非遗展览,还以非遗演出、体验、研学、学术研讨等活动吸引广大游客。



04

非遗小镇模式


非遗小镇是一种将非遗作为核心吸引力,通过创意设计、旅游服务和文化体验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新模式。


苗族蜡染 图源:“丹寨万达小镇”微信公众号


该模式包含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以三彩小镇为代表的依靠某一特色非遗产业发展形成的特色小镇,另一种是以丹寨万达小镇为代表的集聚当地非遗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不管哪种发展路径,非遗特色小镇都重视对当地非遗文化的深入挖掘,形成适宜游客参与、体验、消费的产品,如餐饮、酒店与民宿、购物、展览、工艺体验、演艺等,从而推动当地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