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族文化焕发新光彩
张静静 / 文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彰显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既要直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困境,还要面临数字信息化高速发展给传统文化产业模式带来的冲击,更应看到发展优势和机遇,充分抓住党中央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支持,探索出一条适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

贵州日报
2025.09.17 07版
Dajialilun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贵州旅游事业增添了一份独特韵味和神秘色彩,侗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和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已逐渐成为贵州旅游的亮丽名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贵州在新时代背景下寻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文塑旅就是要充分将贵州少数民族非遗、建筑文化、语言文化和习俗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塑造出具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品牌。
同时,贵州的民族文化又需要以旅游为载体加强弘扬和宣传,要将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融入旅游全过程,让外地游客来到贵州就能感受到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氛围,以服务和口碑提升影响力。
Dajialilun
深化文旅体融合,助推体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贵州独特的体育文化资源,曾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劣势,转化为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贵州山地特色,打造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不仅是提升贵州民族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应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体育文化活动彰显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加强生态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打造具有山地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加强旅游文化与体育文化的深度融合,广泛组织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育项目,共同构成贵州体育旅游体验的重要一环。
Dajialilun
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统文化资源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数字文化产品创作的重要素材,更是数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文化产业关注内容数字化的生产和数字化内容的应用,追求产业链、数据链、价值链的三链合一,产业效果、产业效率、产业效益的三效合一,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提升质量的三量合一。
因此,推动贵州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消费模式进行改造升级,还需更加深入理解数字化内涵、数字化价值和数字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坚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将贵州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人文故事、红色文化打造成数字化精品供人们学习和传承;坚持数字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数字文化消费有序引导,通过丰富服务模式提升有效供给改善消费体验,进而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消费结构的调整升级。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