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配穴法”相传为贵州黄平旧州张氏祖辈张国梁(1868-1945),从宫廷中习得传统“点穴法”,用于习武中的强身祛病。还乡后,在为家人进行点穴的过程中,由此及彼,潜心钻研人体经络穴位与气血运行,探索出配穴祛痛的规律而成此法。
其发源、传承、发展于苗乡黄平,发扬光大于贵阳观山湖区,属于中国传统医药技艺范畴。它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中对“痰淤”相关原理的基础认识;而《黄帝内经》所提到:“一砭、二针,三灸”中的“二针”即是针灸,针灸在后续的发展中由针灸演变出了“点穴”,即以指代针,专门训练的技师可用一个指头发力,它能使人的身体活动进入暂停状态。相反,它也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清除章足,理顺经络,逐步消解、清除人体内的害化物质,达到缓解患者的痛苦,有助于身体康复的效果。
经过家庭几代人上百年的传承,“张氏配穴法”在家传知识和技艺的基础上,强化中医的理论指导,汲取苗疆民族医药外治方法的精髓,归纳出"章足"理论,丰富了配穴理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张氏配穴法”。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人口45万余人(2017年),管辖3个镇:百花湖镇、金华镇、朱昌镇等。位于东经106°33′-106°41′,北纬26°33′-26°40′,东临黔灵山脉。观山湖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张氏配穴法”依据经络原理,通过手指或辅助工具进行点穴配穴理疗,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针灸”,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法有独特的理论认识,有系统的配穴体系,有丰厚的实践积累,对许多慢性疾病甚至疑难病症具有突出的效果和促进康复作用。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