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8日上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河湾苗学研究院院长杨培德,与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来到施秉县双井镇苗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老英家,走访了解传统苗族剪纸纹样。
苗族剪纸有别与北方的“窗花”,它主要用于苗族刺绣的底样,花样繁多。但凡学习剪纸都要先学会绣花,才有可能成为剪纸能手,张老英就是这样一位剪纸能手。
张老英作为“非遗”项目苗族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所创作的苗族剪纸作品,纹样形式各异,选题广泛,内容丰富,善于用变形、抽象、夸张的造型,刻画众多动物、人物、植物的优美形象,部分作品还展示了苗族的社会生活,不仅具有装饰的美感,而且赋予深远的思想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此外,她的作品讲究纹样的搭配,整幅剪纸不留空白,纹样的细节都一一表现出来,方便绣娘们配色和刺绣。
谈起学艺经历,张老英说到,她从小就和妈妈学习苗族剪纸,了解每一副图案背后的故事,由于当时年纪小,加上后来出嫁很多图案的故事也就记不清楚了。但可以凭借记忆将不同样式的蝴蝶、花、鸟、鱼、虫、人物、建筑等运用对称、夸张、想象等手法画出来。
对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张老英面露忧愁。由于施秉苗族传统剪纸传女不传男,外出打工的妇女逐年增加,能设计纹样的人逐年减少,剪纸纹样中的文化含义已开始被人们忘却和失落,当地的许多年轻人已不知图案纹样中的文化内容和含义,苗族剪纸已出现了传承危机。近年来,她培养的徒弟中有两个剪得不错,但想象力欠缺。张老英还在坚持着,通过每隔几天到周边村寨赶场,把她的剪纸手艺带进千家万户。(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