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是黔南州首府所在地,民族文化丰富、多民族聚居地区,都匀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无论是土壤、水和阳光,为种植糯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黔南州志第四卷民族篇记载,糯米粉与灰水做成面团,煮熟用木臼冲成糍粑食用,就能驱妖除病,消食健体,确保平安,自此用糯稻秸秆焚烧后筛选下来的极细粉末加入到糯米中,用来制作粽子习惯一直被都匀人所传承下来,粽子叶的味道和稻草灰的结合,使灰粽吃起来口感细腻,且带有一股天然的草木灰清香味,让人回味悠长、久久难忘。
都匀灰粽的制作工艺及做法为:清洗粽粑叶和稻草杆、将干稻草或芝麻杆用火烧成灰并过筛,将新鲜花椒用碾钵捣碎,搅拌成花椒水,将五花肉切成坨状,加入花椒、盐进行腌制,将稻草灰或芝麻杆灰倒入糯米中拌匀,随后加入花椒水,用手搓米,直到草灰将糯米染成黑色。
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水淹没粽子,以大中火煮8小时左右,起锅后便可食用。一般包的都是三角粽形状,由于灰粽选用的食材都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防腐剂,一般煮好的粽子在外可存放3天左右,现在人们将未食用多出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层,需要食用时取出用水煮或蒸热后便可食用。
粽子是中国人最传统的食物之一,既是补充能量的传统食物,也是铭记历史的共同记忆,更是端午时节与亲友分享、共话思念的情感依托,粽子已成为了传承端午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随着生活越来越好,现在不仅端午节吃粽子,一年四季都吃粽子,端午前后两个月左右更是销售旺季,随着乡村振兴不断地推进,都匀市农村党组织“三带”作用发挥,绿茵湖街道绿茵湖村“欣安嘉园”不断创新让都匀灰粽产业发展起来了,端午节前后,村里面的熟练工一天能包上千个粽子,每天收入稳定在30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收入基本上能有8000元左右。都匀市将大力打造粽子文化旅游业,让一口粽子的背后有情怀,有传统,也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