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项目目录 » 国家级项目 » 第五批国遗
布依族刺绣:反映“依山傍水而居”的稻作民族文化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布依族刺绣简介:


布依族刺绣,布依语称其为“谷缋”,是广泛流传于贵州省布依族生活区域的传统手工艺。


布依族刺绣历史非常悠久,布依族摩经古籍上就有描述。虽然没有具体的年代记录,但有布依族先民从在山洞居住迁移到地面建房时,“头人”有刺绣纹饰的衣服被牛咬坏的描述。在20世纪末,大部分布依族女性都有刺绣技艺,自己穿戴的服饰上装饰的刺绣品基本是自己的刺绣作品。


布依族刺绣包含图案、针法和色彩三个方面内容。图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抽象的几何图案,主要用于表达深奥神秘的思想认识和历史事件,如世界的起源;二是具象图案,如花鸟鱼虫、草木藤蔓、山川河流、十二生肖等。刺绣近百种针法,根据所绣的图案内容选择。色彩可分为素绣和彩绣;还有拼花贴布,算不上刺绣,但人们称为拼花贴布绣,也算为刺绣工艺。


该刺绣作品是对道德经第六章的图解。


刺绣的底布,也称为胎布,有棉布、麻布、丝绸,根据刺绣作品选择。


布依族刺绣色调鲜明、明晰清秀、针脚均匀、形象生动、整体搭配协调统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呈现出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


2021年,布依族刺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伍忠钢:布依族刺绣的纹饰承载着这个民族的世界观


“布依族刺绣多数以自织的土白布为底布,用彩色丝线刺绣各种图案。有的也用马尾、头发、金线、银线为芯,上面缠绕丝线,作为图案轮廓,俗称马尾绣、发绣、金银绣、锡绣。刺绣的各种针法基本都有使用,用得比较多的是挑绣、盘绣、辫绣、打籽绣等。”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伍忠钢介绍道,布依族刺绣工艺比较灵活,图案内容比较丰富。除了织锦的几何图案外,刺绣品上还有形象、生动、逼真的花草鱼虫等图案。



在伍忠钢看来,布依族刺绣记录了布依族先民的原始意象,承载着这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布依族多居住在南、北盘江流域,服饰上的纹样与色彩都与当地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大部分刺绣图案反映了布依族“依山傍水而居”的稻作民族文化,是布依族文化的鲜活载体。


伍忠钢(左)与布依族老人交流布依族刺绣。


一直以来,布依族刺绣通过师徒或母女间的授受在布依族妇女间世代流传,传承脉络清晰。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村寨妇女构成了其主要传承群体。


“保护不等于固化,传承需要创新,”伍忠钢认为,目前的布依族刺绣传承面临着传承人断层、文化认知失传等困境,“下一步需要提高民族文化意识、审美能力,以及加强民族文化宣传引导,提高人们对布依族刺绣工艺的认识和兴趣,让布依服饰回归日常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